近日,工信部正式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5年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的通知》,面向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領域實際需求,聚焦高鹽廢水處理回用、干式煙氣凈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識別監測等難點問題,共設立28項任務榜單。

關于組織開展2025年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的通知
工信廳節函〔2025〕39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
為貫徹落實《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快推動我國環保技術裝備創新發展,提升環保裝備全產業鏈競爭優勢,現組織開展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揭榜任務
面向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領域實際需求,聚焦高鹽廢水處理回用、干式煙氣凈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識別監測等難點問題,共設立28項任務榜單(詳見附件1)。
二、推薦要求
(一)被推薦單位應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可組成聯合體申報。被推薦單位最多同時參與2項任務申報。
(二)被推薦單位應具有較好的環保裝備技術創新和實施應用基礎,必要的場地、設備、人員條件,完善的工程化研發、試驗、實施能力,愿意主動配合開展現場評估和宣傳總結,積極推廣典型經驗。
(三)被推薦單位近三年無違法違規記錄、未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無較大及以上安全環保事故、未受到相關主管部門的行政處罰。
三、工作安排
(一)申請揭榜。請各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根據推薦要求,分別組織本地區環保裝備的研發或生產單位通過“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管理平臺”(https://green.miit.gov.cn)填寫申報書(附件2),并通過平臺對申報材料進行匯總、審核后,形成推薦意見,填寫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創新任務揭榜單位推薦表(附件3)并將正式推薦意見于2025年11月14日前通過平臺提交。
(二)評審遴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專家進行遴選評審,綜合考慮各申報單位的基礎水平、創新能力、發展潛力、產品指標、資源保障等因素,擇優確定并公布入圍揭榜單位名單(每個任務榜單原則上不超過5家)。
(三)任務實施。任務實施期為2年。入圍揭榜單位按照要求開展集中技術攻關工作,并進行應用驗證。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跟蹤進展。
(四)成果發布。基于工作任務和預期目標,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專家進行揭榜掛帥驗收工作,擇優確定揭榜優勝單位(每個任務榜單原則上不超過3家)。
四、保障措施
請各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充分調動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做好推薦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發布優秀成功應用案例,并統籌利用各類資源對揭榜入圍、優勝單位予以支持。鼓勵各地方結合實際情況,在政策支持、資金投入、資源配套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附件:
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申報指南
一、重點整機、成套裝備
(一)高鹽濃水廢鹽資源化成套技術與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目前煤化工等典型行業氯化鈉、硫酸鈉等副產鹽產量大、價值低及結晶鹽中有機物含量高導致鹽硝出路受限等問題,突破高鹽體系下現有技術對難降解有機物的氧化上限,開發高鹽體系難降解有機物高效去除關鍵技術,形成鈣、鎂、硅、氟等無機污染物高效預處理、特種膜分離及高效耐鹽電催化氧化等為核心的高鹽濃水廢鹽資源化成套設備,提高結晶鹽的品質和收率,實現氯化鈉、硫酸鈉等鹽類的資源化循環利用。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高鹽濃水廢鹽資源化成套技術與裝備研制。單套氧化裝備處理量:2.5t/h~8t/h,原結晶鹽指標總有機碳(TOC)含量:200mg/kg~5000mg/kg,處理后精制鹽指標TOC含量<50mg/kg。
(二)高濃度生物除臭技術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常規除臭工藝處理高濃度臭氣存在除臭效率低和碳排高等問題,在更加嚴格排放標準和雙碳目標的雙重維度下,研發基于新型人工合成親水填料和新型反應器的高負荷臭氣除臭技術與產品,實現高濃度臭氣高效、低碳處理。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高濃度生物除臭技術裝備研制。實現反應器平均負荷≥100gH2S/m3·h,進氣平均硫化氫≥500mg/m3,硫化氫去除率≥99%(硫化氫濃度高于500mg/m3工況條件下)。
(三)污水、廢液中新污染物去除技術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多領域產生的新污染物治理效率低、能耗高及二次污染等問題,開發高效、低耗、可規模化應用的新污染物治理技術裝備。重點針對抗生素類(如磺胺類、喹諾酮類、四環素類)、內分泌干擾物(雙酚A、雌二醇等)、全氟化合物(PFOA/PFOS)、藥品及個人護理品(PPCPs)等新污染物,開發適用于市政污水處理廠、工業園區廢水、醫療廢水、高危廢液等不同處理對象和處理需求的技術裝備,產水水質達到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及環境質量目標要求。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污水、廢液中新污染物治理技術裝備研制,實現對目標新污染物的去除率≥90%,出水濃度達到μg/L級,連續穩定運行≥6個月。
(四)高性能活性炭吸附凈化設備
揭榜任務:針對高性能活性炭嚴重依賴進口的問題,突破嚴苛條件下的極限吸附和催化材料,開發常溫狀態下大氣、水中低濃度甲硫醇、硫化氫、氯胺等污染物的高效凈化產品,實現達標廢氣的除味凈化材料國產化替代,提高國產產品的凈化效率和耐用性。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高性能活性炭吸附凈化設備國產化攻關及產業化應用,實現常溫下對大氣中甲硫醇、硫化氫凈化效率>90%,動態凈化硫容>20%(質量比),對水中氯胺(或實驗替代物)75%分解效率的時間≤15min。
(五)高爐煤氣精脫硫及硫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鋼鐵行業現有燃用高爐煤氣設備存在末端排口多、脫硫(SO2)設備多、能耗高、監管難度大、產生脫硫廢棄物處理難度大等難題,突破高爐煤氣中硫化物(包括有機硫及無機硫)源頭深度脫除及副產物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開發高爐煤氣深度脫硫成套工藝,助力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預期目標:實現單套處理氣量≥1×105Nm3/h,脫硫煤氣總硫含量(以硫元素計)≤20mg/Nm3,裝置運行溫度窗口<150℃,適用空速1000/h,催化劑壽命>1a。
(六)大型高效流化床凈化反應器
揭榜任務:聚集大流量工業煙氣干式凈化對大型高效流化床凈化反應器的迫切需求,研究大尺寸截面的氣固高效預混技術,開發寬負荷自適應的高湍流態化技術,突破近飽和溫度的智能化霧化增濕技術,實現大型高效流化床凈化反應器的產品研制與示范應用。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峰值煙氣處理量達220萬m3/h的大型高效流化床凈化反應器研制與示范應用。實現脫硫效率≥99%,三氧化硫排放濃度≤5mg/Nm3,汞排放濃度≤3μg/Nm3,示范工程穩定運行≥2000小時。
(七)餐飲油煙高效治理技術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餐飲油煙組分復雜及突發性強的特點。開發高效餐飲油煙治理技術,實現餐飲油煙的高效低碳治理。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餐飲油煙高效治理技術裝備研制。實現油煙凈化效率≥98%,顆粒物凈化效率≥95%,排放廢氣臭氣濃度≤200(無量綱)。
(八)退役鋰電池資源化回收成套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廢舊鋰電池回收過程中設備安全性、穩定性差,回收率、回收純度低等問題,通過開發密閉破碎設備、低溫揮發設備、中溫熱解設備等關鍵技術,開發出退役鋰電池資源化回收成套產品,實現退役鋰電池高效穩定回收。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高效穩定的退役鋰電池資源化回收成套裝備研制。實現破碎設備全密閉,鋰離子回收安全可靠,單套處理規模≥5000噸/年(以黑粉計),黑粉回收率≥98%,黑粉回收純度≥98%。
(九)退役風電葉片原地切割成套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風電項目多處于偏遠地區,機位分散,整支葉片運輸難度大、成本高,且現有人工切割、機械臂圓鋸切割存在效率低,揚塵,噪音污染,鋸片面損耗大等問題。突破自動夾持輸送技術、水力切割技術、智能控制技術,開發出風電葉片智能切割產品,實現退役風電葉片野外高效無塵智能切割。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退役風電葉片原地切割成套裝備研制。實現葉片切割厚度≥80mm,葉片進給速度≥500mm/min,切割壓力≥320MPa,葉片切割效率≤3h/支。
(十)光伏組件層壓件綠色高效分離成套技術與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光伏組件綜合利用行業面臨的層壓件分離困難、既有層壓件分離技術難以兼顧高效性、環保性與回收比例等問題,突破現有技術體系下對膠膜、背板等含污染因子有機物的回收比例上限,開發高效、環保的去膠膜粘結力關鍵技術,形成氟、鉛等污染因子高效預處理及層壓件有機物保持可回收性等為核心的層壓件綠色高效分離成套設備,提高光伏組件層壓件分離效率,提高層壓件污染因子有效處理比例,實現層壓件中的電池片、玻璃、膠膜、背板、金屬材料等高比例資源化綜合利用。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光伏組件層壓件綠色高效分離技術與裝備研制。層壓件材料的分離時間小于25min/片或小于4h/噸,能耗小于100kwh/噸,玻璃、硅材料、銀、銅、錫回收率不低于99%,背板和膠膜的資源化率不低于99%,氟等污染因子有效處理比例高于98%,鉛的污染因子有效處理比例高于99%。
(十一)廢舊紡織品回收循環再利用成套技術與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分揀勞動強度大、效率低、成本高、再生品性能差等問題,突破多品類廢布料材質準確判別、分揀速度及再生料性能降級的限制,開發動態流轉條件下廢布料材質成分檢測、分離平鋪預處理、高速識別分揀、廢舊滌綸紡織品高效化學解聚與再生等關鍵技術,形成以混雜廢布料智能高速分揀、化學解聚、酯交換、離心分離、精餾提純等為核心工序的廢舊紡織品回收循環再利用成套技術與裝備,提高回收滌綸的純度和性能,實現廢舊紡織品高值化再生,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廢舊紡織品回收循環再利用成套技術與裝備的研制。單批次處理量≥8噸,處理后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純度≥99.9%,DMT產量達到50000噸/年。
(十二)有色冶煉行業含汞危險廢物汞資源回收成套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有色冶煉廢渣因多種有毒金屬混雜導致汞分離回收率低、廢水、廢氣、廢渣產排量大的問題,突破有色冶煉污酸、酸泥汞選擇性分離及回收金屬汞關鍵技術,開發有色冶煉含汞危險廢物汞資源化回收成套裝備,支撐實現我國涉汞行業綠色升級和國際汞公約履約能力提升。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含汞危險廢物汞資源回收成套裝備研制。實現污酸凈化后汞濃度≤0.01mg/L,汞分離率≥99%,酸泥中汞分離回收率≥95%,處理能力>1000t/a。
(十三)含抗生素廢物水熱閃蒸解毒裝置
揭榜任務:針對醫療廢渣、畜禽糞便等抗生素類新污染物含量較高的廢物難以深度降解的問題,開發效率高、能耗低、壽命長、運行穩定的新型水熱閃蒸解毒裝置,實現含抗生素固廢的抗生素高效去除。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含抗生素廢物水熱閃蒸解毒裝置研制。實現抗生素去除率≥70%,水熱溶出率≥70%,閃蒸能耗降低20%以上。
(十四)連續式低值廢塑料熱解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低值廢塑料物理、機械回收難度大、資源化程度低、二次污染問題,以及化學回收投入大、產物復雜多樣的問題,實現低值廢塑料、混合廢塑料連續裂解,產物以高附加值化工原料為主,開發混合廢塑料流化床催化裂解裝置,實現塑料全生命周期循環。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連續式低值廢塑料熱解裝備研制。實現單套裝置處理規模≥5000噸/年,熱解裝置爐內氯元素脫除率≥75%,產物回收率≥85%。
(十五)水中揮發性和半揮發性有機物在線自動監測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水中有機物在線自動監測設備運維難度大、運行成本高、數據有效率低、精度差等問題,突破傳統吹掃捕集樣品采集與濃縮技術方式,突破全二維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的高靈敏度或高分辨率和全二維軟件自動積分高準確度的關鍵技術,開發新一代水中揮發性和半揮發性有機物在線自動監測系統,實現高精度易維護水質自動監測儀的國產化。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水中揮發性和半揮發性有機物在線自動監測裝備研制。實現水中揮發性有機物監測種類≥50種,半揮發性有機物監測種類≥100種,定量監測檢出限≤1μg/L,靈敏度:信噪比≥1000:1(1pg溴五氟苯,M/z=117),分辨率≥1000mmu(M/z=117)。
(十六)高精度溫室氣體及穩定碳同位素自動化分析儀
揭榜任務:針對在溫室氣體高精度監測領域,國外產品占據絕對市場份額,國內相關儀器在測量精度、環境適應性和長期穩定性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的問題,突破碳排放溯源示蹤技術,開發高精度溫室氣體及穩定碳同位素自動化分析儀,實現對源匯分布、碳循環以及氣候變化的研究。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高精度溫室氣體及穩定碳同位素自動化分析儀研制。實現大氣12C-CO2和13C-CO2同位素高精度監測系統達到測量精度≤0.1ppm,測量范圍≥380ppm,量程漂移≤0.1ppm/24h,13C-CO2豐度測量精度≤1‰,大氣12C-CH4和13C-CH4同位素高精度監測系統達到測量精度≤2ppb,測量范圍≥1800ppb,量程漂移≤2ppb/24h,13C-CH4豐度測量精度≤1‰,測量時間≤1s。
(十七)顯微傅里葉紅外光譜儀
揭榜任務:針對國產微塑料等新污染物檢測設備分辨率低的問題,突破顯微成像與超高精度傅里葉紅外連用的關鍵技術,開發顯微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實現微塑料檢測儀器的國產化。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可用于微塑料檢測的顯微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研制。實現分辨率優于0.4cm-1,峰-峰噪音:小于8.68×10-6Abs,信噪比優于50000:1,中紅外光譜范圍:7800cm-1~350cm-1,波數精度達到0.01cm-1。
(十八)地下水典型有機污染物在線監測系統
揭榜任務:針對常規地下水在線監測設備測量組分有限,不能滿足環境監測儀表在地下水等面源監測的需求,不利于地下水點位在線測試普及的問題,突破地下水典型有機污染物快速在線監測技術,開發相關裝備,實現地下水監測設備自主可控,確保數據安全。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地下水典型有機污染物的在線監測系統研制。實現整套儀器占地面積<0.6m2,檢測范圍≥50種特征有機污染物,樣品傳輸溫度精度±0.5℃,檢出限≤0.1μg/L,定量重復性≤10%。
(十九)光散射法顆粒物高精度監測設備
揭榜任務:針對傳統光散射法顆粒物質量濃度測量精度低的問題,研究顆粒物粒徑分布的多通道高精度測量技術和顆粒物質量濃度數據反演與深度學習技術,研發光散射法顆粒物高精度監測裝備,實現光散射法顆粒物質量濃度的高精度快速測量,支撐顆粒物監測技術設備國產化替代。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光散射法顆粒物高精度監測設備研制。量程范圍:0~1000μg/m3,最小顯示單位:0.1μg/m3,檢出限≤0.1μg/m3,溫度測量示值誤差≤±2℃,大氣壓力測量示值誤差≤±1kPa,濕度測量示值誤差≤±5%RH,平均流量偏差≤±0.5%,流量相對標準偏差≤0.5%,平均流量示值誤差≤0.5%。
(二十)監測型噪聲地圖成套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當前噪聲污染防治領域存在信息化建設水平不足、精細化管理程度不高等問題,研究開發以監測數據為基礎,以多源數據融合為核心,兼顧管理應用需求的噪聲地圖裝備及技術,實現地圖化的城市聲環境大數據應用。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監測型噪聲地圖成套裝備研制。實現街區級噪聲動態更新,覆蓋面積>5km2,時間精度≤10min、空間精度≤10m,噪聲小時平均值(LeqA)總體誤差<5%,重點聲源識別位置精度≤20m,源強識別誤差<3%。
(二十一)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現場執法專用高靈敏便攜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
揭榜任務:針對現有便攜GCMS對空氣中ODS檢測靈敏度低選擇性差、無法滿足ODS現場執法監測需求等問題,通過研發突破色譜系統和真空系統等硬件技術瓶頸、建立快速定性定量軟件和用于ODS篩查的專用譜庫,開發高靈敏度和選擇性ODS執法監測專用便攜GCMS,實現ODS排放的快速識別和定量。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可用于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和氫氟碳化物(HFCs)分析的便攜GCMS研制。實現儀器可裝備于移動監測車上,或通過小拖車或雙人手抬的方式移至汽車無法駛入的現場進行監測,檢出限:CFC-11≤2ppb、CFC-12≤3ppb、HCFC-22≤2ppb、HCFC-141b≤1ppb、HFC-32≤5ppb、HFC-125≤5ppb、HFC-134a≤5ppb、HFC-143a≤5ppb、HFC-152a≤5ppb、HFC-23≤10ppb,質量數范圍:1~300u,覆蓋揮發性有機物及半揮發性有機物,掃描速率≥1000u/s,支持全程伴熱,伴熱控溫:室溫10℃~150℃可調。
二、關鍵部件、材料藥劑、控制裝置
(二十二)高效納濾膜材料
揭榜任務:針對國產納濾膜材料分鹽率低、透水量少,耐受壓差不足,使用壽命短等問題,突破納濾膜的關鍵原材料無紡布和聚砜材料的制備工藝,開發國產高效、低成本納濾膜材料。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高效納濾膜材料研制。實現脫鹽率:110psi,硫酸鎂脫鹽率≥99%,透水量>30m3/d,耐受壓差>8Mpa。
(二十三)高穩定高活性非貴金屬基陽極材料
揭榜任務:針對目前常用的鈦基金屬氧化物陽極材料電極活性低以及摻硼金剛石電極價格昂貴的問題,突破高穩定高活性非貴金屬基陽極材料制備工藝。開發高催化活性、高物化穩定性的非貴金屬基電活性膜材料,通過定向調控界面組成與結構,提升電極選擇性氧化、抗結垢性能,支撐實現基于穿流(Flow-through)模式的電化學反應器規模化制備。
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高穩定高活性非貴金屬基陽極材料研制。實現電極使用壽命≥5年,基于該陽極材料研制的電化學反應器處理規模達到10m3/h,針對高鹽工業有機廢水處理出水化學需氧量<1000mg/L,深度處理出水化學需氧量<50mg/L,噸水處理成本比常規電化學反應器降低25%以上。
(二十四)非電行業復雜工況煙氣深度凈化稀土脫硝催化劑
揭榜任務:針對現有商用釩鈦脫硝催化劑存在操作溫度高、活性溫度窗口窄以及低溫下硫酸鹽中毒等問題,突破非電行業復雜工況下稀土基脫硝催化劑關鍵制備工藝放大技術,開發用于鋼鐵等非電行業的低溫稀土基煙氣脫硝催化劑,實現國產稀土基脫硝催化劑的產業化應用。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非電行業復雜工況煙氣深度凈化稀土脫硝催化劑研制。實現180℃下脫硝效率≥80%,氨逃逸率≤5mg/Nm3,SO2/SO3轉化率≤0.5%。
(二十五)一機兩塔/一機多塔協調運行裝置
揭榜任務:針對干式煙氣凈化裝置單塔一般適應設計煙氣負荷75%~100%,難以適應工業煙氣工況變化大的需求,研究一機兩塔、一機多塔協調運行裝置適應煙氣寬負荷低能耗技術,突破多塔協調控制、煙氣負荷分段控制技術,實現煙氣負荷0~120%范圍內自適應調節,達到煙氣低負荷低能耗處理。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一機兩塔、一機多塔協調運行裝置產品研制與示范應用。實現煙氣負荷0~120%范圍內自適應調節,二氧化硫≤35mg/Nm3、氮氧化物≤50mg/Nm3、粉塵≤5mg/Nm3,示范工程穩定運行≥2000小時。
(二十六)惡臭精準監測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惡臭來源廣泛、組分復雜、嗅覺閾值低的特點,開發惡臭監測感知、識別溯源先進技術裝備,實現惡臭數智化監測。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惡臭精準監測裝備研制。實現惡臭監測識別目標不少于500種,最低檢出限≤10ppt,開發惡臭污染物與人體感官協同感知監測技術和裝備,感官擬合匹配度不低于85%,臭氣濃度檢出限10(無量綱),響應時間≤5秒。
(二十七)餐飲油煙精準監測裝備
揭榜任務:針對餐飲油煙組分復雜及突發性強的特點,開發餐飲油煙監測感知、識別溯源先進技術裝備,實現餐飲油煙數智化監測。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餐飲油煙精準監測裝備研制。實現餐飲油煙精準監測結果與標準參比方法相對誤差≤10%或無顯著性差異(低濃度時),采樣分析時間≤2h,運行狀態監控設備在識別靜電式凈化器非正常運行工況的預警準確率≥95%,異味監測結果能夠真實反映實際異味情況,與標準參比方法相對誤差≤20%。
(二十八)高光譜圖像的水體倒影區域光譜恢復技術
揭榜任務:針對水生態環境領域監測新領域的高光譜水體倒影區域處理技術空白,突破高光譜圖像的水體倒影區域光譜恢復技術,開發水體倒影區域高光譜圖像恢復算法,實現具備較高準確度光譜信息識別的國產設備,獲取完整的水體及岸帶光譜信息。預期目標:到2027年完成高光譜圖像的水體倒影區域光譜恢復技術攻關。實現光譜重建精度(RMSE)<0.5,光譜重建時間<5min/次,光譜一致性系數>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