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號數字員工
在湖北宜昌興發集團旗下湖北興瑞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興瑞”)的控制中心,一場靜默的工業革命正在上演。巨大的顯示屏上依舊跳躍著數以萬計的生產數據,但工程師們的工作模式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他們不再需要時刻緊盯參數波動,能夠自主感知異常、分析決策并精準執行調控的全自主運行工廠系統FAP(Fully Autonomous Plant)正在接管復雜的氯堿生產全流程。這個被譽為“81號數字員工”的系統,不僅標志著流程工業從自動化向自主化的關鍵跨越,更代表著中國在工業人工智能領域實現的重要突破,還為制造業在高成本環境下交出了一份“降本續盈”的亮眼答卷。
傳統困境 經驗依賴的局限與突破
在當前全球持續高利率的宏觀環境下,制造業企業普遍面臨融資成本上升、投資回報率下降的嚴峻挑戰,如何在不增加重資產投入的前提下保持盈利能力,成為行業共同難題。在生產層面,流程工業長期面臨著連續運行、高風險與強耦合的挑戰。在興發集團的氯堿生產過程中,傳統的人工監控模式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操作人員需要同時關注溫度、壓力、流量等上千個參數,任何細微的波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更為復雜的是,氯堿生產工藝中各環節緊密相連,電解槽的溫度變化會影響后續工序的反應效率,而原料濃度的波動又會直接關系到最終產品的質量穩定,最終影響工廠效益。
興發集團氯堿車間主任費信懷深有感觸地表示:“過去我們的工程師需要具備豐富的經驗,才能在這些復雜的參數變化中做出準確判斷。但即便是最資深的工程師,也難以保證每次決策都是最優解。”這種高度依賴經驗的運行模式,不僅使企業面臨人才斷層風險,更制約著生產效率和質量的持續提升。
技術突破 構建工業“中樞神經系統”
面對行業痛點,中控技術基于時間序列大模型TPT(Time-series Pre-trained Transformer)與通用控制系統UCS(Universal Control System)的深度協同的全自主運行工廠系統FAP解決方案,為工廠構建起“感知-認知-決策-執行”的完整生產閉環,為制造業在高成本環境下的“持續盈利”提供了全新路徑,引領中國工業智能化實現從“工具輔助”向“自主運行”的關鍵跨越。
TPT
TPT大模型作為FAP的“智慧大腦”,面對流程工業“參數波動的毫秒級響應”“工藝規律的復雜耦合”等核心挑戰,聚焦工業時序數據(如設備運行曲線、物料反應周期、質量波動趨勢),能在毫秒級參數波動中捕捉潛在趨勢,避免“機器幻覺”,為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同時,TPT具備數據分析與優化計算能力,可精準鎖定生產瓶頸(如原料消耗、產品濃度偏差),并輸出可落地的調控方案;最新升級的TPT 2支持通過語言交互高效生成各類工藝裝置模擬、控制、優化、預測、評估、統計的智能體,并可現場部署,能夠實時監控裝置異常,優化運行參數,控制裝置平穩運行,在保障生產過程安全、提升產品質量、降低能耗物耗等關鍵場景中發揮核心作用,實現了從單體裝置優化到多裝置、多場景的快速復制與遷移,助力企業從局部最優持續改善至全局最優。
UCS
UCS系統作為FAP的“神經中樞”和“物理手腳”,采用云原生與全光網絡架構的創新設計,徹底打破了傳統控制系統對特定硬件的依賴,實現了真正的“軟件定義控制”,其極簡設計帶來顯著降本增效:機柜空間減少90%、電纜成本降低80%、項目建設周期縮短50%。在實際應用中,UCS系統成功替代了原有的歐美控制系統,將五套工藝生產裝置的幾十個控制機柜整合為一個統一的操作中心,總監控點數突破15000點,人均監控I/O點從500點提升至2000點,效能提升67%。值守工程師不再需要逐一監控,系統能夠自動識別工藝參數波動,及時作出調整,并在發現異常趨勢時主動推送預警。
落地成效 數字員工創造真實經濟價值
在湖北興瑞的生產現場,興發集團總工程師李永剛曾公開指出,改造后湖北興瑞的工廠定員由260人減至80人,而中控技術的FAP“數字員工”就是湖北興瑞的“第81號員工”,它是生產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正在全方位地創造顯著價值。
TPT大模型與UCS的結合,雖不屬于“基礎理論層面的突破”,但在“應用模式”“用戶場景解決邏輯”上已發生質變,這種結合推動數字化向智能化升級,讓數據真正深度服務于生產場景。這種質變可以交通工具的發展類比,正如傳統的數字化升級就像是綠皮火車,特征是確定路線、勻速行駛、運力有限,而FAP則是“高鐵”,能夠實現智能調度、瞬息千里、高效協同。FAP為流程行業提供了“AI+控制”的標準落地模板:一方面將基礎控制邏輯與控制設備高度集成,使其具備承載AI的高算力;另一方面解決了過去AI與工業結合時“集成通信復雜”“數據缺失”的痛點,找到了流程行業推廣的可信路徑,并呈現出全面的巨大價值。
在安全領域,FAP亦展現出卓越的性能:UCS采用“雙保險”冗余設計, 即使服務器集群中任意一臺核心服務器突發故障,備用服務器會自動接管控制權限,生產線的參數調控、設備運行不會出現任何中斷,且故障恢復時間從傳統的數小時縮短至秒級。同時,UCS連接APL智能儀表、高精度傳感器,實時捕捉生產狀態,實現對關鍵參數的持續監控與趨勢預測,完成從事后響應到事前預警的跨越;對調節閥的智能診斷準確率超95%,顯著提升了設備可靠性與生產連續性。TPT大模型則將AI的控制權限拆解為 “分級授權”—— 核心生產參數(如反應釜溫度、壓力)的調整權限,需AI分析結論與人工復核雙重確認,避免單一AI決策的風險;TPT定位問題根源并暫停相關操作,其反應速度比人工監控快10倍,AI可靠性超98%,從技術上杜絕了“AI誤操作”的可能。
在運營層面,FAP推動流程工業運營模式從“經驗驅動”升級為“AI實時自主決策”。其通過全廠部署的智能傳感網絡,實現生產全要素的實時感知、動態分析、精準預測與自主優化。構建企業的“數字免疫系統”,實現了從“被動防護”到“主動免疫”的轉變。系統能夠提前數周預測潛在故障,避免非計劃停車可能帶來的重大損失。優化了能效管控,從“粗放用能”到“單點能耗最優”。FAP讓節能從宏觀管理深入到每一個用能單元。對組織形態的改變,從“人盯流程”到“人機協同”。FAP接管了大量重復、枯燥、高精度的操作和監控任務,操作員轉型為“AI訓練師”和“異常處置專家”。
在降本增效方面,FAP通過采用全光網絡通信和就地式分線箱設計,使得該項目節省線纜與施工成本超過4000萬元。通過對生產工藝的持續優化,系統將燒堿主產品濃度精準穩定在極窄的區間內(32%-32.1%),幫助企業在原料消耗、能源利用和產品質量等多個環節實現整體生產效益提升1%-3%。
興發集團總工程師李永剛指出:FAP的應用,標志著我們實現了從自動控制到自主運行的根本性跨越。通過全廠協同優化,高風險區域已實現無人化作業,員工得以從現場操作中解放,轉向更具價值的創新工作。”
行業啟示 邁向自主智能新時代
興發項目的成功實踐,為流程工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板。目前,這套全自主運行工廠系統體系已從化工領域延伸至冶金、建材等行業,并在沙特阿美等海外市場啟動應用驗證,展現出良好的跨行業適應性。
隨著邊緣計算與多模態技術的持續融合,全自主運行工廠系統正朝著更自主、更通用、更易用的方向演進。這項技術不僅代表著工業發展的未來趨勢,更承載著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使命。在興發集團的工廠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智能系統的成功落地,更是制造業在復雜經濟環境下的“盈利護航者”的具像化。
這個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工業智能化方案,正在向世界展示著這樣的可能:當機器擁有了自主思考與行動的能力,工業生產的本質將發生深刻變革,一個更安全、更高效、更綠色的工業未來正在成為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