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榆林化學二期一階段項目烯烴分離及1-丁烯裝置30%模型審查會順利召開。會議聚焦3套裝置30%模型開展專項深度評審,烯烴項目部、項目管理部、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及行業專家共計28人,共同圍繞裝置布局合理性、安全環保合規性、工藝設計科學性、操作便捷性四大核心維度,完成了全面且深入的審查工作,為后續裝置優化與建設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審查團隊將裝置整體布局的安全性與合理性作為首要核查重點,精準把控關鍵設備的空間規劃。結合設備尺寸、重量及安裝工藝,優化設備布置;核查吊裝承載力與轉彎半徑,保障大型設備安裝。針對管廊走向,核查與裝置內主干道、次干道的交叉;同時校驗管廊與周邊建構筑物的安全距離,確保道路運輸車輛不會對管廊支架造成碰撞。重點審查機柜間、變配電室等關鍵建筑物與裝置區的安全防護距離,確保遠離易燃、易爆介質設備。
圍繞裝置環保合規性與后期運維便利性,審查團隊對核心輔助系統展開深度審查。通過保障地下罐內空氣流通,降低低洼地帶可燃/有毒氣體積聚的潛在安全隱患。落實罐底積液收集,杜絕因工藝介質淤積引發的環保與安全雙重風險。按照“就近”與“空間適配”原則,審查各類設備的檢修區域,確保檢修平臺面積及承載能力;預留換熱器抽芯水平與垂直空間,避免周邊管線或結構件碰撞。
在宏觀布局之外,審查團隊聚焦工藝系統的細節合理性,確保設計方案貼合實際生產需求。通過聚焦蒸汽、火炬氣、凝液輸送等關鍵管線,尤其關注管線的并行間距,防止因泄漏引發安全事故。從“工藝流暢性+操作便捷性”雙重維度優化布局,便于操作人員快速巡檢,從而快速處理設備故障。針對閥門、換熱器等設備的操作與維護細節,逐項開展核查。
本次30%模型審查,通過多專業協同的“深層次體檢”,審查出了閥門布置不合理、管線高度不合理、鋼結構平臺、人員通道遮擋等多項潛在問題并要求設計整改,形成了“設計優化-風險預控-運維提效”的聯動機制。下一步,烯烴項目部將以此次審查結果為依據,持續完善后續設計環節,推動烯烴分離及1-丁烯裝置實現“安全、環保、高效”的建設目標。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有限責任公司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示范項目是目前單體投資最大的煤化工項目,化工裝置總投資1760億,是在一期工程基礎上,以煤熱解、煤焦油加氫、粉焦氣化技術為龍頭,通過將煤熱解、煤/半焦氣化及下游深加工技術系統集成,進一步拓展和延伸產業鏈,探索煤基烯烴和煤基芳烴耦合發展的新路徑,最終生產聚烯烴、聚酯、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EVA、POE、SAP、DMC、DEC、EMC、EC等化工產品,預計年均銷售收入900余億元。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有限責任公司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示范項目二期一階段項目總占地約9200畝,項目估算總投資約620億元。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207億元,稅后利潤33億元。二期項目將在一期項目的基礎上繼續延伸產業鏈,按照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布局,最終生產高附加值材料、電池電解液溶劑、可降解材料及特種油品等4大領域30多種終端產品。
該項目先后被列入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煤炭深加工產業示范“十三五”規劃》,分兩期建設。一期已建成180萬噸/年乙二醇和120萬噸/年煤熱解裝置,正在建設50萬噸/年DMC裝置;二期計劃建設烯烴、芳烴及深加工工程,項目通過對煤炭進行高效分質分級利用,生產烯烴、芳烴、基礎油等大宗平臺產品,并進一步深加工生產高附加值材料、電池電解液溶劑、可降解材料及特種油品四大類終端產品,實現煤化工與石油化工協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