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發展智能制造不僅是推動鋼鐵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更是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選擇。10月11日,在遼寧省本溪市召開的第六屆中國鋼鐵工業智能制造發展大會,圍繞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前沿技術、關鍵路徑與實踐經驗,開展多層次、多維度交流與探討,凝聚行業共識,激發創新動能,為推動我國鋼鐵工業智能化轉型注入新動力。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李毅仁認為,智能制造已成為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是培育新質生產力、落實“人工智能+”行動的關鍵抓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信息標準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表示,鋼鐵行業要通過數據賦能、智能驅動,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生產運營水平,為行業注入新的增長動能。未來,鋼鐵行業將繼續深化數智融合,推動綠色低碳與智能制造協同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建設制造強國和數字中國貢獻鋼鐵力量。
智能制造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
智能制造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對于具有流程性特點的鋼鐵工業而言,更是其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原一級巡視員苗長興介紹,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智能制造,近年來工信部落實部署,出臺多領域方案、開展專項行動、構建標準生態,推動我國智能制造成效顯著,鋼鐵工業亦成果頗豐。“十五五”時期,鋼鐵工業需以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培育新質生產力,并從創新驅動、標準引領、整體謀劃、標桿引領四方面,系統推進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是推動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關鍵力量。”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裝備研究二處干部劉壯表示。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自然資源部等五部門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聚焦強治理、優供給、促轉型、擴消費、增合作等5方面,提出了包括加快數字化轉型的10條具體舉措,各有關方面要高度重視,抓實抓細各項工作要求,推動政策盡快落地見效。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鋼鐵處副處長張緒武表示,智能制造是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堅持創新驅動,夯實智能制造技術根基;深化融合應用,推動全流程智能化轉型;強化數據賦能,釋放要素價值;統籌發展和安全,筑牢安全底線。“鋼鐵行業應繼續推進數字化轉型,力爭引領鋼鐵行業邁向更加智能、高效、綠色的新階段。”本鋼集團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霍剛說。
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正加速推進,95.1%的鋼鐵企業已將數字化轉型戰略納入企業總體發展進程,智能集控中心、三維仿真工廠等建設成效顯著,鋼鐵行業智能化水平走在傳統制造業前列。張緒武認為,鋼鐵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攜手共進、持之以恒推進。北京科技大學原校長徐金梧表示,鋼鐵企業創新發展需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業務數字化”向“數字業務化”轉型,并借助數字化、AI+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他提到,AI驅動的運營大模型與智能工廠需突破三大關鍵技術,同時提出AI可通過“數字化試錯”加速新鋼種研發,也能以強化學習優化工藝,進而實現提質降本。
鞍鋼將數智化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增量
當前,智能工廠、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正在重塑鋼鐵生產與管理體系。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楊殿新介紹,近年來,遼寧省牢牢把握實現“新型工業化”關鍵任務,深入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以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為主線,全力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他表示,包括本鋼集團在內的鞍鋼集團在推動行業數智化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打造了一批優秀項目,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源。希望鞍鋼集團繼續發揮資源優勢,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以數智賦能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遼寧將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加快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升級步伐,堅決打好打贏三年行動決勝之戰。
本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于峰表示,“十四五”以來,隨著鞍本整合融合的持續深入,本鋼通過智能化生產、數字化管理、網絡協同、服務延伸等數智化手段,鋼鐵產業智慧指數對比2021年提升58.5%,數據治理通過DCMM4級認證,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評估首次進入第一梯隊,累計支撐降本增效92億元,《數據賦能支撐鋼鐵產業協同發展》案例獲評“2025十大央國企數智化轉型標桿案例”,本鋼板材汽車板全流程管控智能工廠成功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25年度卓越級智能工廠名單”,實現了智能制造的跨越式提升。
實際上,以AI引領的智能化浪潮正成為重塑產業格局的關鍵變量。鞍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首席信息官、管理與信息化部總經理杜民介紹,鞍鋼集團五年來持續推進“數字鞍鋼”建設,已制定相關標準32項,建成并投運319個項目,年創效達14.5億元。旗下本鋼板材等4家工廠入選工信部卓越級智能工廠,集團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提升至86%。杜民表示,鞍鋼集團愿與行業同仁攜手,共同推動鋼鐵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將數智化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增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霍剛表示,本鋼聚焦“業務數字化、數字業務化、數據價值化”的建設方針,面向管理全方位、經營全鏈條、制造全流程,培育本鋼新質生產力,實現價值創造。
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自媒體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持中立態度,僅供參考、交流。若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















